李永安专著的《三峡工程资本运营探索与实践》: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在水电开发的宏大建设工程中始终伴随着另一个重要的建设工程――资本运营管理。三峡工程的巨大规模决定了资金需求总量的巨大,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背景下,三峡工程建设不能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来建设,而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新模式,通过国家政策的支持,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筹集建设资金,通过多元化资本的优化组合,以达到风险低、效果好。 历史给予的结论是:三峡工程经过十七年的建设,投资控制和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良好,成为我国专项建设资金使用效益最好的工程之一。作为三峡工程的亲身经历者,作者从体制、资本、战略三个方面来研究三峡工程资本运营理论与实践,对工程资本运营实践中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和总结,揭示三峡工程资本运营的实践策略历程及其运作规律。 《三峡工程资本运营探索与实践》从投融资角度记录三峡工程的建设,不仅为三峡工程建设史记下了宝贵的浓重一笔,也在我国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资料宝库里留下了投融资管理资料坚实的历史印迹。
第一部分 体制创新1 三峡工程的建设管理体制1.1 三峡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渊源1.2 三峡工程的体制创新1.3 三峡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创新的意义2 投资管理2.1 投资概算2.2 投资管理的难点分析2.3 投资管理机构设置2.4 投资管理体制2.5 三峡工程的投资管理效果评价第二部分 资本运营3 融资决策3.1三峡工程融资环境3.2 三峡工程资金需求特点3.3 三峡工程融资方式3.4 三峡工程融资策略4 债务融资4.1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贷款4.2 竞争性引入国内商业银行贷款4.3 使用条件优惠的国际资本4.4 创新性地利用企业债务融资5 股权融资5.1 优质资产的上市融资5.2 股权分置改革5.3 整体上市6 多元化融资成效分析6.1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融资理论的分析6.2 基于杠杆原理的分析6.3 基于资本结构权衡理论的分析6.4 基于市场时机理论的分析6.5 多元化融资的综台效益分析第三部分 战略转型7 风险管控7.1 资本运营风险分析7.2 防控措施及成效8 战略再定位8.1 外部环境8.2 三峡总公司的资源和能力8.3 战略转型的发展方向8.4战略转型的措施8.5 战略转型的绩效总结9 并购重组9.1 并购的策略和方向9.2 战略投资的典型案例9.3 资产重组的并购案例9.4 营造和谐共赢环境的投资案例结语参考文献
李永安,原任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长江电力股份公司董事长、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61年毕业于沈阳建材工业学院建筑工程机械专业,先后在湖北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湖北省机械化施工公司和湖北省基本建设管理委员会等单位工作,参加过许多大型工业建筑工程的施工和基本建设的管理工作。 1984年调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工作,负责处理全省计划、工交、财贸、外经等方面的具体事务。 1987年负责组建湖北省清江水电开发公司,在全国率先实行了业主负责制,全过程领导了清江隔河岩水电站的建设、运行和管理,隔河岩水电站被评为全国第一个获得鲁班奖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从1993年开始,在三峡公司任职期间,组织制订了三峡工程的融资规划和资金筹措方案,完成了葛洲坝电厂的改制上市和三峡发电资产的整体上市,研究并实施了三峡公司的战略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