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二王庙震后抢险保护勘察报告》是“5·12”灾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出版的第一份专业研究报告,它的出版为今后此类文物保护工程的前期研究报告编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它详细记录了我国文物工作者对二王庙从建筑总体布局到建筑细部做法,从工程地质到建筑装饰题材的全面勘察和深入研究的成果,不仅为我国灾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积累了极为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案例。编者希望通过《都江堰二王庙震后抢险保护勘察报告》的出版,文物所在地的地方政府、文物工作者能以此为契机,推动本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研究与合理利用,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
序
序二
前言
壹 历史背景与价值内涵
一 二王庙与都江堰
二 作为道教宫观的二王庙
三 二王庙格局的历史变迁
四 二王庙的建筑特色
五 世界遗产都江堰中的二
序
序二
前言
壹 历史背景与价值内涵
一 二王庙与都江堰
二 作为道教宫观的二王庙
三 二王庙格局的历史变迁
四 二王庙的建筑特色
五 世界遗产都江堰中的二王庙
(一)从文物保护单位到世界遗产
(二)二王庙的遗产价值
(三)作为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贰 灾后紧急响应阶段的勘察研究
一 紧急响应阶段的调查
(一)工作目标
(二)工作方式
二 勘察结论
(一)基本概况
(二)震损情况分析
(三)震后危害因素分析
三 震后抢险清理阶段的保护策略
(一)工作原则和实施要求
(二)危害因素的防御措施
(三)抢险清理阶段的工作流程
(四)抢救清理和排险措施
四 前期勘察所发现的问题及对后续工作的启示
叁 灾后恢复阶段的勘察研究
一 概述
(一)勘察目标
(二)勘察范畴和工作进程
(三)勘察信息对象和工作方式
二 地质灾害勘察
(一)工作方法
(二)勘察结论
(三)措施及建议
三 大殿、二殿勘察
(一)建筑形制
(二)修缮记录
(三)材种检测
(四)残损勘察
(五)历史痕迹勘察
(六)残损致因分析
四 戏楼及东、西客堂勘察
(一)震前原状
(二)遗址勘察
(三)构件清理调查、位置判断和维修做法
(四)尺度推断
(五)斗棋等特殊部位的做法推断
(六)外观装饰要素及附属文物的分析判断
(七)残损致因分析
(八)复原依据
五 字库塔勘察
(一)震前原状
(二)遗址勘察
(三)散落构件清理和检测
(四)尺寸推断
(五)传统做法研究
(六)相关案例调研
(七)结构稳定性分析研究
(八)措施建议
六 其他文物及历史建筑勘察
(一)老君殿
(二)圣母殿(吉当普殿)
(三)祖堂
(四)铁龙殿
(五)文物陈列室
(六)大照壁
(七)上西山门
(八)灵官殿
(九)丁公祠
(一○)灌澜亭(三官殿)
(一一)乐楼
(一二)疏江亭和水利图照壁
(一三)下东山门
(一四)下西山门
七 典型工艺做法调查
(一)基础与地面做法
(二)主体结构与木构件主要交接关系处理方式
(三)屋面做法(屋面及屋脊)
(四)墙的主要类别
(五)油饰做法
(六)震前主要维修、维护方式
八 主要建筑及场地变形勘测
(一)勘测目的
(二)勘测任务
(三)勘测内容
(四)测量结果
九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震后现场勘察工作中的应用
(一)勘察目的
(二)技术手段选择
(三)工作方案制定
(四)勘察成果
(五)小结
一○ 秦堰楼结构勘察检测
(一)基本概况
(二)检测鉴定依据
(三)检测鉴定目的及内容
(四)结构体系及设计参数
(五)现场检测结果
(六)建筑物现状(损伤)检查
(七)建筑物主体结构抗震鉴定
(八)房屋危险性鉴定
(九)安全鉴定结论及建议
一一 总体勘察结论
(一)震后二王庙区域的地质状况
(二)二王庙古建筑群建筑震损状况评估
(三)二王庙重要碑刻、题记及壁画受损状况评估
(四)主要残损致因
(五)“保全”因素
一二 灾后保护与维修的策略建议
(一)震后维修保护原则
(二)总体保护措施
(三)可持续地保护与灾害防御
(四)二王庙区域的地质加固
(五)针对文物建筑及重要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
(六)对地震遗迹的保护
参考文献
图版
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