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是“东北三宝”之一,是中华文明瑰宝。鲜人参容易腐烂,难储存,之所以能够走出神山圣水长白山,成为世界文化财富,离不开红参的炮制。红参是人参的熟制品,其炮制历史可追溯至千年前的南北朝刘宋时期,是人参流布四方、光耀世界的重要载体。然而,历史上如此辉煌灿烂的人参,为什么到现代却黯淡无光?
曹保明先生在重走东北亚丝绸之路的路途中,通过与当地人深度交谈,收集记录了大量优秀的人参文化,其中包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放山文化,以及人参的应用、产地起源、走向神坛、对世界的影响等。本书讲述了中国人参文化成为世界遗产的理由,启迪着人们不断寻找答案,为人参文化的发扬寻找出路。
一 回不去的故乡
二 拜见参山参农
三 森林号子
四 百草之王
五 以形补形
六 人参生上党及辽东
七 “奢侈品”人参
八 流布四方
九 献给远方的贡品
十 为“道”而成的地方
十一 古道骡马蹄声远
十二 淳朴的初心
十三 走进物语
十四 到达记忆的地方
十五 锦山夜话
十六 一束金色的光
十七 卖身(参)的
十八 参农心底的叹息
十九 物语就是创造
二十 创新是最好的传承
二十一 红参“悟语”
二十二 梦想成真
参考文献
图片目录
后记 物语也是一种血脉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