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银幕上的艺术史:艺术家传记电影研究
收藏
评价
银幕上的艺术史:艺术家传记电影研究
商品编号:7083162
ISBN:9787568937030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斌宁|责编:黄菊香
出版日期:2023-05-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J905.1
页数:252
册数:1
大约重量:470(g)
购买数量:
-
+
库存:1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45.76 (5.2折)
原价:¥88.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本书系作者由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的结项材料改写而成。书稿主要讨论的是,艺术家传记电影是怎样将自己神化为一个文化符号,以及这种符号在树立文化自信与强化文化认同方面扮演的关键作用。除“序言”外,全书共分六个章节:第一章,解析了以毕加索、梵高等代表的西方艺术家电影的影像文本;第二章,讨论了亚洲艺术家电影的“集体失语”,分析了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艺术家传记电影没有呈现共通共融的文化符号的原因;第三章,借助电影复制技术,银幕再现了艺术家的作品。这种从静止图像到运动电影影像的转译,呈现出媒介修辞方法的变形与潜能。第四章,主要讨论了银幕对女性艺术家的再现情况;第五章,从脍炙人口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年》入手,展现了西方艺术家传记电影建构文化认同的里路和脉络;第六章,主要分析运动影像与静止图像之间叙事逻辑的不同,讨论了艺术家传记电影中的“主旋律”塑造。
导论 影像书写与文化增魅
第一节 书写方式与素材配置的潜在价值
第二节 从展演到建构:作品的银幕再现
第三节 艺术的秘密:价值观与生活态度
第四节 上帝的代言者:“疯癫”艺术
第五节 蔓延的修辞:从传记片到纪录片
第一章 创造性观念与文化神话:作为天才符号的艺术家
第一节 何为创造性:毕加索的秘密
第二节 梵高:艺术图腾与神话符号
第三节 大师光影:艺术与社会的博弈
第二章 缺席的东方符号:亚洲国家的集体失语
第一节 中国:面向德艺双馨的伦理考量
第二节 东亚:传统与当代的异趣指向
第三节 作为通约符号的亚洲形象是否可能?
第三章 从展演到建构:作品的银幕再现与文化增魅
第一节 一种新神话:《磨坊与十字架》中的跨媒介图像再现
第二节 媒介转译的魅力与潜能:《雪莉:现实的愿景》
第三节 激进孤僻的光色使者:《透纳先生》的立体“画像”
……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