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清朝在直隶口外地区的统治方式。清代的直隶口外地区是一个多族群混居地区。这里分布着民人、八旗、内务府包衣、内扎萨克旗蒙古、察哈尔八旗蒙古五个族群。清朝设置了盟旗、内务府皇庄和牧场、太仆寺牧场、礼部牧场、州县、察哈尔都统、热河都统七个政府进行管理,由此又造就了不同的政治单元。这套“多重政府制”是清朝治理多族群混居地区的惯用手段。“多重政府制”按照如下规则运行:每个政府有独立的运行规则和权力范围,既分而治事,又相互联系和制约;同时,以被重新创造出的族群为其基本分权原则,划有不同类型的政治单元。政府和族群、各类型政治单元之间,不是简单一元对应,而是多线发散关系。本书证明,“二元模式”的传统结构不足以说明这里统治的全貌。必须站在优选处向下俯瞰,将所有关系纳入考量,才能得到全景式的结论。本书也证明,“因俗而治”这个传统术语的内涵,远比我们通常理解的要复杂得多。
导论重返历史现场
本书研究的地区及相关定义
大自然的启示
族群分布与政府设置
第三种路径
第一章盟旗和理藩院——东方利维坦
第一节我来,我见,我征服
第二节掌握法律话语权
第三节盟旗的经济规模
第四节与盟旗、理藩院相关的巡围和喇嘛
余论
第二章内务府在口外——打开潘多拉魔盒
第一节风吹草低见牛羊
第二节发展庄园经济
第三节口外行宫——最重要的“飞地”
第四节被装满的荷包
余论
第三章太仆寺和礼部牧厂——尚未解开的谜
第一节太仆寺牧厂
第二节礼部牧厂
余论
第四章州县和直隶总督——锻造“圆形监狱”
第一节州县制度的快速扩张
第二节形成大军区
第三节直省税收压力的减轻
第四节“圆形监狱”来了
余论
第五章察哈尔和它的长官——从部落走向区划
第一节成为内属化平民
第二节又一个军区
第三节一路向北
第四节口北牧政的挑战
第五节迈向行政区
余论
第六章热河都统——最后一块拼图
第一节两次重要改制
第二节统辖口外驻军
第三节张力和向量——钱谷刑名
第四节木兰围场:一个交会点
余论
结论与反思“地方知识”的张力
图表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陈肖寒,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历史学分社编辑,北京大学中国史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清史、中国近代史,侧重清代以来的政治制度和边疆民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