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与台湾关系源远流长。两地相隔台湾海峡,相距仅137海里。明清之间,晋江人有过3次渡台高潮,因思乡观念浓烈,当年渡台者每到一处新开发的土地上立足安居,常会相约以家乡地名来命名,慰藉思乡情感,加强同乡同族之间的凝聚力,便就有了许多两岸同名村(镇),至今保持着密切的交往。本书通过详细考证晋台同名村,讲述了晋台同名村的故事。对于推动海峡两岸民众的交流,增强台湾同胞的亲切感、归属感,促进海峡两岸和平发展,以历史事实启迪今人、昭示后人,使大家共同担负起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重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导读
两岸双安平
隔海两东石
晋台三郭岑
东石岑兜——海峡对岸萧姓的母乡
晋台玉园缘
碧沙不了情
型厝一家亲
晋台两谢厝
湖厝赤握枝分两岸
两岸两新市
寻找吕宅老家
深沪后山与金门后山
隔海相望竖旗柱
台北也有个潘湖
两地林口同名同根
一脉相连说埔头
两岸粘厝是一家
晋台许厝溯源流
安海前埔的两岸情
梅岭许厝与云林许厝察
后记
本书由晋江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晋江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共晋江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三家单位共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