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文献新视域
收藏
评价
文献新视域
商品编号:5812763
ISBN:9787522705965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杨亮|责编:顾世宝
出版日期:2022-08-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I206
页数:369
册数:1
大约重量:470(g)
购买数量:
-
+
库存:1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96.76 (8.2折)
原价:¥118.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从事古典文献学的治学,都重视“术”的层面,版本、目录、校勘,这是古人的学术正统。文献是所有学科研究的基础,更深层次的研究还在于文献的思想和方法论层面,即“道”的层面,二者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面对传统文献,一方面要厘清学术传统的演变脉络,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则需以现代学科视野,来研读经典。谈学应有“浮生愿向书丛老,不惜将身化蠹鱼”之境界,“世间唯有读书难”,虽是“屋下架屋,床上施床”,亦可见学术传承之脉络。本书以授课讲稿为主体,穿插“书隙过影”的思想随笔,以期展现文献研究的新视域。

章  文学典籍的建构与传播

  节  文学经典的建构

    一  媒介建构经典

    二  选本对文学经典的塑造

    三  经典的重构与文学史的重写

    四  自媒体时代的经典

  第二节  文学典籍的传播

    一  学术研究的三个层面

    二  文献的源与流

    三  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四  典籍的符号化与原型化

    五  作为话语符号的典籍

    六  典籍的构成要素

第二章  学术研究的思想与视野

  节  中国古代学术的特点

    一  文人之学

    二  学者之学

    三  通人之学

  第二节  中国古代知识谱系的确立

    一  中国古代知识系统的特点——伦理性

    二  中国古代知识系统的特点——实用性

  第三节  学术研究的态度与路径

    一  质疑精神与问题意识

    二  学术研究的稳健之道

    三  学术与人生

  第四节  学术视野的偏差

    一  知识结构决定对问题的认识

    二  从诗词大会看古今国学的差异

    三  古今文人群体的差异

    书隙过影之一:读书要读进去,亦须读出来

第三章  问题意识与意识形态

  节  问题意识与文本分析

    一  写文章要有问题意识

    二  文本思想与意识形态

    三  文本分析的话语语境

  第二节  作为方法的意识形态

    一  意识形态与文学研究

    二  经学话语与修前朝史

    三  元朝修史的合法性

第四章  文学、文本与话语

  节  主体、文本与话语形态

    一  文体形式制约下的“话语”形态

    二  主体与著作:创作主体的选择倾向

    三  政治性“话语”背后的迎合

    四  “文以载道”的意涵及其超越性

  第二节  文学文本的价值构建

    一  文学文本的审美价值体系

    二  “话语的规律性”与文本的逻辑

    三  文学文本自身机制的建构

    四  “身份认同”与人物研究

    书隙过影之二:胸中要有阅历,要有波澜

第五章  文献整理新视野:理论与方法(一)

  节  古籍整理的相关原则

    一  确立版本

    二  校记、标点原则

  第二节  古籍整理的几个步骤

    一  底本的选择

    二  参校本的选择

    三  注释

  第三节  古籍整理之校勘

    一  校勘之原则

    二  校勘之方法

    三  王念孙《淮南内篇第廿二》之校勘方法

  第四节  古籍整理视野下的年谱编撰

    一  年谱的初步认知

    二  交游与年谱材料真伪

    三  年谱的具体做法

  第五节  古籍整理与藏书

    一  古籍整理是一种特殊的学术技能

    二  古籍整理的“多样化”

    三  古籍整理——一种学术史的塑造

    四  “强迫阅读”与学术“祛魅”

    五  藏书与古籍整理的关系

    六  孔子和朱熹的古籍整理活动

    七  藏书催生出古籍整理

  第六节  古籍整理使将死的文字变为“活的”文献

    一  “活的”文献

    二  古籍整理要做到什么

    三  文献典籍就是一种历史性书写

第六章  文献整理新视野:理论与方法(二)

  节  媒介、符号和知识生产视野下的古籍整理

    一  媒介与符号

    二  何谓知识生产

    三  知识生产的背后

  第二节  层层累积性知识形态与古籍整理之间关系的解读

    一  经学视角下文献的层层累积

    二  宋代朱陆学术差异对文献整理与思想塑造的意义

    三  以《文选》为代表的文学性文献整理对国人思想形态的塑造

第七章  文献研究新视野:理论与方法(三)

  节  文献、理论与文学史

    一  理论是中国化的理论

    二  元典研读及“四书”的重要性

    三  以问题为核心的学术研究

    四  文献学、文学史与学术史

  第二节  中国典籍与西方符号学

    一  从如何研究说起

    二  意义的规定:能指与所指

    三  对比替换法

    四  “含蓄意指”与象征性互动

    五  “直接意指”和“含蓄意指”

    书隙过影之三:是否融入所谓的当时主流并不重要

第八章  古典文献中的思想史与学术史

  节  古典文献与思想史视野

    一  文献与思想

    二  明末清初的学术变迁

    三  孙奇逢与李颙

    四  黄宗羲与顾炎武

  第二节  时代变迁与学术走向

    一  时代与学术的关系

    二  学术路径的形成

    三  学术史的追寻

    四  文献学存在的基础

  第三节  研究的学术化转向与文献学之间的关系

    一  由字词章句到检束身心的学术传统转向对古籍形态发展的影响

    二  研究方法的提升——鉴赏型到研究型的转变

    三  《夏峰先生集》与《日谱》比较对选定研究角度的启发

    四  个人化写作与谱系之建构

第九章  古典文献中的政治史与文化史

  节  宋元时期政治对文化的影响

    一  宋代文学生态及其政治理想

    二  元代文学、学术与制度

  第二节  文化史上的南北问题

    一  地域的南北问题

    二  文化的南北问题

    三  学术的南北问题

    四  从南北看中国文化的融合和转型

    书隙过影之四:学术要有出世精神

第十章  学术研究中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