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之间相互给予准入前国民待遇是实现更大程度经济一体化意愿的表现,但没有一个国家同意给予无条件的准入前国民待遇。为了平衡外资保护与东道国主权之间关系,缔约国一般以协议附件的形式,在负面清单中列举与协议义务相左的各项不符措施,对准入前国民待遇等协议条款进行保留。列入负面清单的不符措施的性质、水平和部门分布体现了缔约国在外资准入方面的实际程度和灵活性方面的偏好。根据靠前经验,负面清单分为现有不符措施和未来不符措施两类清单,其中对现有不符措施又可施加“停止”或“回转”机制的约束。
章 外资准入国民待遇的国际法制及发展趋势
一、国际投资立法的投资自由化的产生与发展
(一)“碎片化”国际投资立法的协调与整合
(二)投资自由化的产生与发展
(三)投资自由化规制的具体内涵与晚近发展
(四)国际投资限制措施仍将长期存在并不断演化
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是发达国家追求投资自由化的产物
(一)《美国双边投资条约范本》:美国对外投资谈判的蓝本
(二)NAFTA:国民待遇与全面禁止履行要求相结合,“负面清单+一般例外”
(三)MAI草案:少数例外+停止、回转条款
三、区域一体化协定成为追求高标准投资准人规则的推手
四、中国的自贸试验区是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规则的试验田
第二章 外资准入国民待遇与负面清单的内涵与特征
一、国际投资待遇标准
(一)外资内涵的扩大
(二)直接规范国民待遇适用领域,限制东道国国民待遇例外情形
(三)国民待遇的阶段全覆盖
二、国民待遇标准是条约义务而非国际习惯法
(一)准入前(准入阶段)国民待遇与准入后(运营阶段)国民待遇
(二)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
三、不符措施的规则要点
四、对现有不符措施的两种约束机制:“停止”“回转”机制
五、对未来不符措施的规制:可增加新的不符措施
第三章 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与国际经验
一、负面清单管理与透明度制度
(一)美国BIT范本中透明度规则的演进
(二)美国经验
二、FTA或BIT中的负面清单实行国别差异
三、优势产业的适度保护与劣势产业的谨慎开放相结合
四、国内“安全阀”机制
(一)美国经验
(二)日本经验
五、事中事后监管机制
(一)美国经验
(二)日本经验
六、发展中国家的经验
(一)印度尼西亚经验
(二)菲律宾经验
第四章 我国外资准入国民待遇与负面清单管理的制度与实践
一、国际实践与存在问题
(一)国民待遇方面:拒绝接受准入前国民待遇条款
(二)负面清单管理方面:经验不足导致败诉
二、我国实施外资准入国民待遇的国内实践
三、负面清单管理的国内实践:从外资到内资、从试点到全国
(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二)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
(三)自贸区负面清单
……
第五章 我国外资准入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建议
第六章 健全完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制度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