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财政的相对独立性为前提,以财政分级治理的存在为基础,结合中国社会主义财政分级治理结构演变的历史和现实,来探究中国社会主义财政分级治理结构演进的规律。通过该研究以期揭示中国社会主义财政分级治理结构演进的机理及演进的趋势,为健全完善分级治理机制,规范、约束政府行为,提高财政资源的效率,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居民福利优选化,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途径,以资正在进行的财政现代化建设。具体分为:一是如何选择结构以高效地实现治理目标;二是外部因素的变化如何促成结构的变化;三是中国社会主义财政分级治理结构将要如何演进。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问题与基本概念
三、相关文献的综述
四、本书特色
五、研究思路及本书结构
章 “治理环境—主体行为—治理结构”:一个分析框架
节 理论基础
一、制度分析理论
二、序贯博弈论
第二节 假设前提
一、方法论的个体主义假设
二、分级治理结构的人工制品假设
三、分级治理结构的开放性假设
第三节 分析框架
一、分析框架的模式与含义
二、分析框架的分析局限
第二章 分级治理结构演进的结构逻辑
节 分析环境的设置
一、参与个体的设置
二、运行的基本安排
第二节 不同分级治理结构下的均衡行为分析
一、政治全控型(PC)
二、有限控制型(LC)
三、技术治理型(TG)
四、有限参与型(LA)
五、完全参与型(CA)
第三节 中央政府对分级治理结构的选择
一、激励策略选择及治理效果
二、中央政府的结构选择
第三章 分级治理结构演进的环境逻辑
节 产权安排与分级治理结构
一、农地产权安排及其生产经营组织型式
二、国有企业产权安排及其生产经营组织型式
三、生产经营组织型式对分级治理结构选择的影响
四、城镇土地产权安排对分级治理结构选择的影响
第二节 经济发展取向与分级治理结构
一、收入增长偏好对分级治理结构选择的影响
二、经济增长偏向对分级治理结构选择的影响
第三节 社会发展与分级治理结构
一、收入差距对分级治理结构选择的影响
二、租金收益对分级治理结构选择的影响
第四章 分级治理结构演进逻辑的经验分析
节 “全收全支”(政治全控型)的形成与调整
一、“全收全支”的形成
二、“全收全支”的调整
第二节 “分级包干制”(有限控制型)的盛行与内在缺陷
一、“分级包干制”(有限控制型)盛行的缘由
二、“分级包干制”(有限控制型)的内生缺陷
第三节 分税制(技术治理型)的建立与完善
一、分税制(技术治理型)的建立及其表现
二、分税制(技术治理型)的完善:政府收支形式与预算的改进
第五章 分级治理结构演进的基本趋向
节 技术治理结构的固有缺陷
一、技术治理运行过程的缺陷
二、治理被经营化
第二节 结构选择的外部制约
一、独立产权成为发展主体,财政支出及分级结构定位于有效实现公共需求
二、社会均衡发展与意识形态的约束
第三节 结构的选择:完全参与型
一、完全参与型能消除技术治理型的固有缺陷
二、完全参与型能成为推进公共价值目标实现的工具
第四节 分级治理结构的现实改进
一、预算规范政府收支、全民监管政府预算,分级治理结构的公共性与主动性增强
二、明细预算收支、明确财务规则,分级治理结构的参与性与约束性增强
三、确立多维监督、明晰法律责任,分级治理结构的回应性与规范性增强
四、厘清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完善政府间收入,分级治理结构的有效性与法治性增强
五、创新基层预算参与、健全基层预算规范,分级治理结构的包容性与自适性增强
第六章 结论与引申
节 主要结论及理论意义
一、分级治理结构的演进在“环境—目标—行为—结构—绩效”的循环作用中发生
二、分级治理结构演进的结构型式逻辑
三、分级治理结构演进的外部逻辑
四、分级治理结构演进逻辑的经验实证结论
五、分级治理结构演进逻辑的理论意义
第二节 结论的实践指向
一、健全基层参与制,重塑基层政府的预算机制与模式
二、改进分级治理结构中的权力配置
三、完善分级治理结构中的治理方式
第三节 结论的理论延展
一、治理环境及其影响方式的简化与协同性、策略性推进的理论依据
二、演进方式的简化及演进过程类型、治理结构间对应关系的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