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提出“坚决杜绝较大以上事故,严防一般事故,努力减少轻重伤事故,创建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的安全生产目标,始终把瓦斯灾害防治作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构建瓦斯灾害防治长效机制,扎实开展瓦斯灾害防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瓦斯治理方针,坚持“区域治理为主、局部治理为辅,一矿一策、一面一策”原则,积极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瓦斯治理工作体系,严格落实两个“四位一体”防突措施。
李东主编的《国家能源集团矿井瓦斯治理实用技术及装备(精)》是国家能源集团下属高瓦斯、突出矿井在开展瓦斯治理过程中的实践积累,全面总结了国家能源集团下属高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治理经验,系统阐述了国家能源集团下属各子(分)公司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针对自身煤层瓦斯赋存条件、煤炭开采特点而采用的瓦斯治理典型技术及装备。内容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等现行规章、规程和行业规范,通俗易懂,可供煤矿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煤矿管理技术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应用,也可作为采矿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章 国家能源集团矿区瓦斯概况
节 各矿区瓦斯灾害情况
第二节 各矿区瓦斯赋存规律
第二章 国家能源集团瓦斯重大危险源管控的指导思想、模式、总体方案
节 国家能源集团瓦斯灾害管控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国家能源集团瓦斯重大危险源协同管控新模式
第三节 国家能源集团瓦斯重大危险源管控的总体技术方案
第三章 突出煤层群开采瓦斯治理关键技术
节 概述
第二节 突出煤层群远距离双重保护层开采技术
第三节 近距离突出煤层群联合防突技术
第四节 突出煤层群地面钻井卸压瓦斯抽采技术
第四章 突出煤层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
节 概述
第二节 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敏感指标
第三节 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敏感指标临界值的确定方法
第四节 汝箕沟煤矿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指标及其临界值的确定
第五章 特厚煤层分层开采瓦斯综合治理技术
节 概述
第二节 高变质无烟煤吸附特性对瓦斯流动的影响
第三节 特厚煤层区域立体抽采措施设计及效果预测技术
第四节 特厚煤层井下区域立体抽采技术及应用
第五节 特厚煤层区域立体抽采效果综合评价技术
第六节 特厚煤层分层开采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
第七节 首分层回采期间瓦斯综合治理技术
第六章 单一厚煤层高产高效工作面瓦斯治理技术
节 概述
第二节 矿井概况
第三节 中低阶煤层瓦斯含量精测技术
第四节 单一厚煤层井下钻孔抽采瓦斯效果预测平台
第五节 煤矿井下双向立体交错钻孔联合抽采煤层瓦斯工艺
第六节 大直径水平钻孔桥接采空区抽采瓦斯工艺
第七章 近距离高瓦斯煤层群开采瓦斯综合治理技术
节 概述
第二节 乌达矿区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瓦斯涌出特征
第三节 近距离高瓦斯煤层群开采瓦斯立体抽采技术体系
第四节 五虎山煤矿瓦斯综合利用
第五节 效益分析及推广应用前景
第八章 急倾斜特厚煤层瓦斯综合治理技术
节 概述
第二节 试验区概况
第三节 急倾斜煤层开采围岩应力场、裂隙场分布及演化规律
第四节 急倾斜煤层开采煤层瓦斯流动规律
第五节 急倾斜煤层分段开采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及瓦斯涌出量预测
第六节 急倾斜煤层煤与瓦斯共采技术
第七节 现场应用
第九章 急倾斜特厚煤层硫化氢综合治理技术
节 概述
第二节 乌东煤矿硫化氢灾害情况
第三节 急倾斜特厚煤层硫化氢赋存及涌出影响因素
第四节 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掘面硫化氢防治技术
第五节 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面硫化氢防治工艺技术
第六节 新型有害气体监测平台
第七节 技术应用效果
第十章 国家能源集团矿井瓦斯治理先进装备
节 概述
第二节 井下瓦斯含量直接测定装备
第三节 深孔快速取样装置
第四节 瓦斯地质动态管理系统
第五节 长距离定向钻孔施工装备
第六节 超高压水力割缝增透装置
第七节 低浓度瓦斯管道输送安全保障装备
第八节 KJ30型全自动瓦斯抽放监控系统
第九节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先进装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