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生著的《语文哲学的思考与应用——让语文也哲学起来》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让语文也哲学起来”,呼唤语文的哲学回归,联系当前诸种“非哲学”的语文现象,对语文概念、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的运用和语文教学艺术创想等进行了哲学思辨与哲学应用,予以哲学训练上的具体探索。力求构建颇具哲学型的语文教育策略、模式和方法,寻找更有智性和德性的教学战略,变“工具化、事务型”的语文教学为“人性化、战略型”的语文教育,实现“由力到法、由勤到智、由术到道”的语文“慧”教。
序(黄沧海)
自序
思考篇
章 语文哲学“君论”
让“语文”也哲学起来
关于“语文哲学”的思考及其应用
对语文哲学体系的理论初探
第二章 语文哲学“臣言”
试论语文哲学“三态”
试论语文哲学的“三重境界”
试述语文哲学与“一分为三”论
第三章 语文哲学“佐语”
在语文哲学视角下看语文教学
用语文哲学教出有哲学的语文
将语文哲学进行到底
――我的“语文哲学观”自述
基于语文教育的“理”性
――语文哲思十则
应用篇
第四章 语文的概念内涵“追”问
为语文找到正确的定位
――谈谈语文到底是“谁”
素质语文:在于让语文走进素质教育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素质语文”教育
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素”教学
因“语文素”而教出语文之味
第五章 语文的学科教学“原”道
谈语文学科建设及其教学规范
为语文知识“正”名
――对语文知识的再认识
语文教材“辩”论
试论对教学内容的“再认识”和“二次处理”
初论新粤派语文与语文教学
第六章 语文的课程建设“反”思
语文新课程改革:还在“新”吗
――语文新课程特点及其教学实施的再探讨
新课程“两课一为”教学转型与创新的研究
对“语文课程诸学习领域”的再认识
――由《2009年语文教育研究综述――语文课程诸学习
领域研究》所引起的反思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板块吗
对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反思
新课程实验带来新变化
――汕尾市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报告
第七章 语文的课程发展“拓”探
语文活动课的“定位”论
关于语文活动课寻求最优化形式的“实验化”实践的研究报告
初探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
浅议开设以学科素养培育为指向的语文CCA课程
语文CCA课程:助推学生语文素养的“整”发展
――兼论学校“双轨制1+X”全纳型语文课程体系的创建
基于学科素养培育而开设语文CCA课程
――广州市花都区花山中学的语文CCA课程案例展示
一种新课型:“语文CCA课程”的案例展示与点评
在“课程治理”中让学校课程创新
第八章 语文的教学行为“辩”识
语文教学需要“辩”
从“人为的”语文教学到“为人的”语文教学
――对我市语文教学反思所获得的启发
将非系统语文教出系统性
――语文的“有系统性教学”研究
关于“种树型”大语文教育的回顾
对“大语文教育”的再认识
第九章 语文的教学艺术“新”得
让语文教学充满艺术
――心智美育型语文教学初探(一)
让语文教学在科学中走向艺术
――心智美育型语文教学再探(二)
让语文教学在实践中成为艺术
――心智美育型语文教学续探(三)
让语文教学因创新而艺术
――心智美育型语文教学(四)
让语文教学因精彩而艺术
――心智美育型语文教学(五)
让语文课的结尾也结出“味”来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林惠生,特级教师、广东省批中学正不错教师(教授级)。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县人,1951年生,1971年参加工作,在湖南历任武冈县南桥中学语文教师、武冈七中校长兼语文教师、湘潭市教科所语文教研员,1995年调往广东省汕尾市教育局工作,历任科研办主任、教研室主任兼语文教研员,2011年退休后被聘为广东顺德德胜学校顾问和督导员,并被华南师大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聘为广州市新一轮基础教育“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学名教师培养理论导师。曾兼聘任广东省教育厅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广东省高中水平评估专家、中国管理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等;发启筹建并于1995年正式成立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担任学会届副理事长、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第二届及第三届学术顾问、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曾被靠前多家学术机构及学校聘任为专家指导、兼职教授、评委等职务近2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