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胡塞尔与舍勒:人格现象学的两种可能性(中国现代学文库·现象学
收藏
评价
胡塞尔与舍勒:人格现象学的两种可能性(中国现代学文库·现象学研究丛书)
商品编号:3191530
ISBN:9787100164207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 倪梁康著
出版日期:2018-11-01
开本:32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B516.59
页数:172
册数:1
大约重量:275(g)
购买数量:
-
+
库存:4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14.44 (7.6折)
原价:¥19.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胡塞尔与舍勒:人格现象学的两种可能性》与2016年出版的《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文字类似,属于笔者在《反思的使命》标题下撰写的胡塞尔思想传记的语境。出版前书是为了纪念海德格尔逝世四十周年,而出版面前这部小书则是为了纪念舍勒逝世九十周年。这两位当代极为重要的思想家都在各自的现象学工作中与胡塞尔建立了内在而密切的思想联系,因而他们的思考也都与胡塞尔的思想视域不可分割地交融在一起,构成与后者的论题域相交的两个思想圈。胡塞尔本人于1938年辞世。笔者的《反思的使命:胡塞尔与他人的交互思想史》是为纪念他逝世八十周年而撰。之所以从中切割出这两个部分,一方面是为了专门纪念这两位与胡塞尔对话的重要现象学思想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反思的使命》看起来已经卷帙浩繁,将这两个部分抽出另行刊发可以起来分卷的作用,从而使它的篇幅不至于过大。由此可见,《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和《胡塞尔与舍勒》这两个小册子实际上可以视作《反思的使命》的两个分卷本。
   前言



引论:埃德蒙德·胡塞尔与马克斯·舍勒的私人关系与思想联系

第二章

精神人格的结构分析与发生分析及其奠基关系问题

节“人格”(Person)以及“人格现象学”的双重含义

第2节从狄尔泰到胡塞尔和舍勒的人格问题研究

第3节胡塞尔与舍勒的人格结构现象学

第4节胡塞尔与舍勒的人格发生现象学

第5节结构的形而上学与发生的形而上学

第三章

交互人格经验的直接性与间接性问题

第6节交互主体性现象学思考的出发点:自身直观

第7节胡塞尔于1929-1935年期间对交互主体性问题的后期思考

第8节胡塞尔于1905-1920年期间对交互主体性问题的早期思考

第9节胡塞尔于1921-1928年期间对交互主体性问题的中期思考

0节结语:关于同感现象学的原则与结论

附录一现象学与认识论

一、现象学的观点(Einstellung)

二、现象学与心理学

三、“现象学论争”

四、现象学哲学与认识论

1.认识论的界限和任务

2.认识的标准

3.科学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4.先天与被给予性次序

五、现象学与科学

附录二当代德国现象学(遗稿)

引用文献
倪梁康,男,1956年出生,江苏南京人。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馆长、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所长、哲学系外国哲学学科负责人。多年来主要着力于外国哲学的研究,尤其当代现象学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目前也将目光从知识学扩展至伦理学,从现象学的分析扩展至佛教唯识学的研究。出版中外文学术专著8部,译著8部,学术论文近百篇,译文几十篇。编审《中国现象学现象学评论》和其他专业丛书多部。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