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对四川盆地二叠系系统开展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在上述基础上,深入分析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相类型、特征及演化,详细研究层序地层格架内储层的成因类型、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阐明各类储层发育的油气地质意义,为四川盆地二叠系进一步油气勘探部署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全书共分7章,主要包括四川盆地二叠系地层划分与对比、四川盆地二叠纪构造演化特征、四川盆地二叠系层序地层特征等内容。
章四川盆地二叠系地层划分与对比
节四川盆地二叠系地层分区
一、地层分区的目的
二、地层分区的依据及意义
三、四川盆地二叠系地层分区
第二节二叠系地层划分
一、二叠系岩石地层划分
二、二叠系生物地层划分
三、二叠系年代地层划分
第三节四川盆地T/P地层分界问题
一、概述
二、四川盆地T/P地层分界依据
第四节四川盆地二叠系地层对比
第二章四川盆地二叠纪构造演化特征
节四川盆地基底性质
第二节四川盆地构造旋回及演化阶段划分
一、四川盆地构造旋回及演化
二、四川盆地构造演化阶段
第三节四川盆地二叠纪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
一、四川盆地二叠纪构造运动
二、四川盆地二叠纪演化阶段及沉积充填特征
第三章四川盆地二叠系层序地层特征
节四川盆地二叠系关键界面的物质表现形式
一、古风化壳
二、岩性、岩相转换面
三、火山事件作用面
四、优选海泛面
第二节关键层序界面的“四位一体”表现特征
一、梁山组与下伏地层之间的层序界面
二、茅口组与栖霞组之间的层序界面
三、上中二叠统(吴家坪组/龙潭组与茅口组)之间的界面
四、二、三叠系之间的界面
五、层序界面的时空分布特征
第三节层序界面的成因类型
一、升隆侵蚀层序不整合界面
二、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界面
三、暴露层序不整合界面
四、与火山事件有关的层序界面
第四节四川盆地二叠系层序划分方案
第五节四川盆地二叠系层序地层对比
一、SS1构造层序对比
二、SS2构造层序
第六节四川盆地不同构造分区层序发育特征及差异性
第四章四川盆地二叠系层序地层格架内的沉积演化特征
节沉积相类型划分
一、相标志研究
二、沉积相划分
第二节各类沉积相特征
一、混积潮坪
二、潮坪
三、局限台地
四、开阔台地
五、台地边缘礁滩相
六、斜坡相
七、盆地相
第三节典型沉积模式
一、栖霞-茅口组沉积模式
二、长兴组沉积模式
第五章四川盆地二叠纪海平面变化及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
节古地理编图单元及方法选择
一、古地理研究历史
二、编图单元的确定
三、古地理编图方法
第二节四川盆地二叠系-三叠系海平面变化研究
一、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方法
二、四川盆地二叠系海平面变化研究
第三节二叠纪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一、早中二叠世层序岩相古地理(SS1构造层序)
二、晚二叠世层序岩相古地理(SS2层序TST体系域)
第六章四川盆地二叠系层序地层格架内储集体类型、特征、发育控制因素
节各类储层特征
一、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特征
二、茅口组古岩溶储层特征
三、玄武岩储层特征
四、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特征
五、长兴组颗粒滩储层特征
第二节层序格架内碳酸盐岩储集体发育的控制因素
一、三级层序海平面变化及沉积相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
二、层序地层格架内的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
三、构造破裂作用对储层具建设性和破坏性双重影响
第三节玄武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研究
一、不同岩性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二、成岩作用的控制作用
三、构造断裂作用
四、有机质成熟过程
第七章四川盆地二叠系储层发育规律及油气意义
节层序地层格架中储层发育的位置
第二节储层发育演化的油气地质意义
一、栖霞组白云岩储层与茅口组古岩溶储层发育演化的油气地质意义
二、玄武岩储层发育演化的油气地质意义
三、礁滩储层发育演化的油气地质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