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地震震级的规定》(GB 17740-2017)宣贯教材
收藏
评价
《地震震级的规定》(GB 17740-2017)宣贯教材
商品编号:2845667
ISBN:9787502847821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作者: 刘瑞丰[等]著
出版日期:2017-07-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P315.3
页数:113
册数:1
大约重量:700(g)
购买数量:
-
+
库存:3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39 (6.5折)
原价:¥60.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个量,是地震的基本参数之一。地震学的定量研究就是从地震定位和震级测定开始的,利用区域地震观测资料,可以开展区域地震活动性研究和区域构造研究;利用大尺度地震观测资料,可以开展地震活动性研究,并勾画出板块的边界;根据震级能够近似得到其他震源参数,如地震能量、地震矩、震源破裂时间、断层长度、断层面积等。
  快速、准确地测定破坏性地震的震级,对于震后地震应急与救助至关重要。为依法科学统一、有力有序有效地实施地震应急,很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国务院于2012年8月28日修订了《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在地震应急的初期,地震灾害等级的判定只依据发布的震级,如果震级的测定结果出现偏差,或震级的发布规则不科学,都会直接影响地震应急响应级别;震级也与制订防震减灾规划、进行新闻报道等工作息息相关。随着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规范使用地震震级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规范地震震级的测定和社会应用,对推进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紧急救援等防震减灾工作和地震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999年在许绍燮院士的带领下,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完成了国家强制性标准《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1999)的编制工作。该标准针对模拟记录的特点,用基式中长周期地震仪器记录的两水平向地震面波质点运动值测定面波震级Ms,并将该面波震级Ms作为对外发布的震级M。《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1999)于1999年4月26日发布,该标准自颁布实施以来,在我国的地震监测、地震预报、地震应急和新闻报道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科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十几年来,在中央和地方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地震台网的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地震观测系统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的历史性突破,地震仪器特性、数据传输方式和数据分析处理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与此同时,全世界许多科研人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利用数字地震资料开展了震级测定方法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结果。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根据的新研究成果,开展了IASPEI震级标准的修订工作,IASPEI新震级标准已于2013年推荐给各个国家使用。
  2011年7月14日,全国测震学科关键技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决定对我国国家标准《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1999)进行修订。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于2012年初成立震级国家标准修订项目组,承担震级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从2012年7月到2015年7月测震学科技术协调组先后十多次组织专家对震级国家标准基本框架和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和论证;项目组把新标准的要点向IASEI震级测定专家组进行咨询,并征求了地震中心(ISC)、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德国地学研究中心(GFZ)等机构相关专家的意见;经过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评审、征求全国其他行业和地震行业单位和专家意见,《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2017)于2016年1月7日通过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审查。
章 我国震级测定现状综述
节 我国震级测定概述
第二节 《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1999)
第三节 我国震级测定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 GB17740修订的背景
节 必要性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编制过程
第四节 GB17740-2017主要内容

第三章 GB17740-2017的技术要点
节 测定方法
第二节 使用规定

第四章 地方性震级分区量规函数
节 资料收集
第二节 测定方法
第三节 测定结果
第四节 量规函数的检验

第五章 面波震级台基校正值
节 计算方法
第二节 测定结果
第三节 结果分析

第六章 地震矩的测定方法
节 中强地震
第二节 中小地震

第七章 宽频带数字地震资料的仿真
节 方法概述
第二节 仪器传递函数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