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烟草有害生物调查与测报
收藏
评价
烟草有害生物调查与测报
商品编号:2840999
ISBN:9787030565938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 丁伟主编
出版日期:2018-03-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S435.72
页数:13294
册数:1
大约重量:1500(g)
购买数量:
-
+
库存:20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79.5 (5.3折)
原价:¥150.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有害生物的调查与测报》介绍了有害生物的调查与测报技术,其中包括有害生物调查与测报的有关术语和概念、有害生物的发生与危害、有害生物的调查和抽样技术、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技术、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信息系统以及有害生物的损失估计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技术涵盖了15种上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包括小地老虎、烟青虫、斜纹夜蛾、烟蚜、烟粉虱、烟蛀茎蛾等害虫,青枯病、野火病、黑胫病、赤星病、白粉病、普通花叶病毒病、马铃薯Y病毒病、黄瓜花叶病毒病、线虫病等病害。许多内容是编者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同时参阅了大量文献和网络资料,其中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信息系统部分介绍了重庆市构建的预测预报网络平台的主要功能和操作流程。
目录
章 绪论 1
第2章 术语与概念 4
2.1 有害生物 4
2.1.1 有害生物的概念 4
2.1.2 有害生物的概念 5
2.1.3 昆虫与害虫 6
2.1.4 侵染害 7
2.1.5 非侵染害 7
2.1.6 烟田杂草 8
2.2 有害生物调查 9
2.2.1 调查的概念 9
2.2.2 调查的类型 10
2.3 预测预报 11
2.3.1 预测、预报及预警 11
2.3.2 预测预报的类型 13
2.3.3 预测的方法 14
2.4 病害的预测预报 15
2.4.1 病害的 15
2.4.2 病害流行基础 16
2.4.3 病害预测预报的依据 18
2.5 虫害的预测预报 19
2.5.1 害虫种群 19
2.5.2 害虫发生期的预测 20
2.5.3 害虫发生量的预测 21
2.6 系统及系统分析 23
2.6.1 系统及系统分析方法 23
2.6.2 有害生物生态系 24
2.7 微生态及其调控 25
2.8 有害生物系统监测 26
2.9 绿色生态防控 28
2.9.1 精准防治 28
2.9.2 绿色防控 28
2.9.3 有害生物系统管理 29
第3章 有害生物发生与危害 30
3.1 害虫 30
3.1.1 害虫的发生与危害特点 30
3.1.2 影响烟田昆虫发生和分布的主要原因 32
3.2 食烟软体动物 33
3.2.1 软体动物的主要识别特征 33
3.2.2 我国烟田中常见的软体动物 34
3.2.3 食烟软体动物的危害特点 36
3.3 侵染害 36
3.3.1 侵染害的发生与危害 36
3.3.2 主要病害的病状特征 38
3.3.3 的主要病原及危害 41
3.3.4 侵染害发生的原因 47
3.3.5 侵染害发生面临的新挑战 47
3.4 的非侵染害 48
3.5 烟田杂草的发生与危害 51
3.5.1 烟田杂草的概念 51
3.5.2 烟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 51
3.5.3 烟田杂草的种群与群落 52
3.5.4 杂草的危害 53
第4章 有害生物的调查 55
4.1 调查与抽样基础 55
4.1.1 烟田病虫草害发生量的计算 55
4.1.2 病虫草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61
4.1.3 样本和总体 63
4.1.4 常规抽样方法 63
4.1.5 如何合理地确定样本容量和抽样单位 67
4.1.6 总体特征的表示与计算方法 69
4.1.7 数据转换 73
4.2 虫害调查方法 75
4.2.1 直接观察法 75
4.2.2 拍打法 76
4.2.3 法 76
4.2.4 扫网法 81
4.2.5 吸虫器法 82
4.2.6 标记回捕法估计种群密度 82
4.3 病害调查方法 85
4.3.1 病害取样调查方法 86
4.3.2 菌量调查 86
4.3.3 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92
4.4 烟田草害调查方法 94
4.4.1 杂草种子库的调查方法 94
4.4.2 杂草群落的调查研究方法 95
第5章 小地老虎的预测预报技术 98
5.1 小地老虎的形态识别 98
5.2 小地老虎的生物学特性 99
5.3 影响小地老虎发生的关键因子 100
5.4 小地老虎虫量调查 101
5.4.1 成虫消长调查 101
5.4.2 雌蛾发育进度调查 102
5.4.3 卵量调查 103
5.4.4 移栽前幼虫密度调查 103
5.4.5 小地老虎幼虫系统调查 104
5.4.6 小地老虎幼虫危害情况普查 105
5.5 小地老虎预测预报方法 105
5.5.1 小地老虎发生期预测 105
5.5.2 发生程度预测 106
5.6 防治适期与防治指标 107
5.6.1 防治适期 107
5.6.2 防治指标 107
5.7 测报资料收集、调查数据汇报和汇总 107
5.7.1 测报资料收集 107
5.7.2 测报资料汇报 107
5.7.3 测报资料汇总 107
第6章 烟青虫的预测预报技术 109
6.1 烟青虫和棉铃虫的形态特征 110
6.2 生物学特性 110
6.3 影响发生的主要因素 111
6.3.1 温度的影响 111
6.3.2 湿度的影响 112
6.3.3 栽培品种的影响 112
6.3.4 天敌因子的影响 112
6.4 烟青虫的调查 112
6.4.1 烟青虫越冬虫源基数(蛹)调查 112
6.4.2 烟青虫田间成虫消长调查 113
6.4.3 幼虫及卵的系统调查 114
6.4.4 幼虫及卵的普查 115
6.4.5 天敌调查方法 115
6.5 烟青虫预测预报 116
6.5.1 短期预报 116
6.5.2 中长期预报 116
6.5.3 发生程度预报 117
6.6 防治适期与防治指标 117
6.6.1 防治适期 117
6.6.2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