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聚落与地域环境紧密结合,是建筑文化的一笔重要的历史遗存,是我国丰富的民间文化生存发展的根基。在现代工业文明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各界充分重视传统聚落的普查、研究和保护工作。本书从传统聚落产生的背景入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对抚河流域地区的传统聚落空间形态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以比较的视角将抚河流域地区传统聚落进行区内外对比,后由表及里,分析传统聚落空间形态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本书主要采用实证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系统整体分析与比较对比研究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对抚河流域地区的传统聚落空间形态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抚河流域地区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仕、商、儒、耕”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特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该地区传统聚落分布密集、以中小规模为主、空间均质化、有村堡和里外堡式两种典型模式,建筑工艺精良,是赣派聚落的典型代表。同时,在建筑文化分区上,传统聚落空间北部呈现出“规矩、儒雅”的特征,南部相对来说则具有“张扬、多元”的特征,总体上呈现出“和而不同”的风格。传统聚落文化是乡土文化的根,尤其在江西抚河流域地区农耕文明发育完好并且是农耕经济向小商品经济过渡得较好的地区。该地区的传统聚落呈现出与其经济形式(农耕经济和小商品经济结合)相适应的形态,是中国“农商”结合的聚落形态的典范。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范畴
1.2.1 地域范围
1.2.2 研究对象
1.3 相关研究现状
1.3.1 国外聚落研究概况
1.3.2 传统聚落研究动态
1.4 抚河流域地区相关研究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1.7 本章小结
……
段亚鹏,女,武汉大学建筑学博士,现任职于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