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是哈贝马斯一生关注的重大主题。从《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到《交往行动理论》,其前期公共性思想以“公共领域”为中心,后期以“生活世界”为中心,生活世界比公共领域更具根源性,着力回答的是公共领域何以可能的问题。由此,哈氏前期、后期公共性思想之间形成了一个话语贯通与逻辑关联。哈贝马斯的公共性思想不仅在理论上深具启发性,而且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和“微时代”,科技进步所拓展的公共生活和塑造的公共性,也在意义上彰显了哈氏思想的当代性
目 录导 论章 前哈贝马斯的公共性思想节 先哲视域中的公共性第二节 阿伦特的公共性思想第二章 哈贝马斯的公共性思想以“公共领域”为中心节 公共性与公共领域第二节 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第三节 公共领域及其功能第四节 公共领域的历史演变第五节 公共性危机第三章 哈贝马斯的公共性思想以“生活世界”为中心节 生活世界的“临时介入”第二节 生活世界的理论源头第三节 交往行动与生活世界第四节 生活世界与体系第五节 生活世界与公共领域第四章 哈贝马斯公共性思想反思理论视角节 公共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第二节 公共性普遍性与多元性第三节 公共性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第四节 公共性批判性与建构性第五节 公共性社会性与哲学性第五章 哈贝马斯公共性思想反思现实视角节 公共性的科技维度第二节 大数据时代的公共性第三节 微时代的公共性余 论参考文献附 录 公共性与国家治理能力刍议后 记
黄皖毅,女,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科研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西方马克思主义、青年问题等,著有《马克思世界史观:文本、前沿与反思》《单向度的人与人的全面发展——马尔库塞和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比较》《试论“瑞典模式”的本土文化特质》《从“九合一”选举看台湾青年的政治参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