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研究进展》(第7辑)包含了2012、2013年间完成的六篇博士论文辑要,从旅游地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旅游社会学等多个基础领域对旅游地产、主题公园、旅游企业、旅游博彩、旅游减贫以及森林公园等多个主题进行研究。与大多数旅游学术论文采用问卷调查来获得第一手数据不同,本辑中的论文全部围绕旅游研究的学术问题,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典型案例,通过收集严密、细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验证理论事实,表明新一代青年旅游研究者在方法与技术的进一步规范与严谨,对数据与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以更严苛的要求。
\n
主题公园对城市社会空间的影响及其形成机制\n
——以深圳华侨城和北京华侨城为例\n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n
二、研究进展\n
三、研究设计\n
四、案例分析\n
五、结论与讨论\n
参考文献\n
\n
中国主题公园市场规模的关键参数研究\n
——基于华侨城主题公园的案例分析\n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n
二、研究进展\n
三、研究设计\n
四、研究介绍\n
五、结论与讨论\n
参考文献\n
\n
旅行社行业转型背景下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机制\n
——战略与资源的共演模型\n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n
二、研究进展\n
三、研究设计\n
四、研究介绍\n
五、结论与讨论\n
参考文献\n
\n
居民对城市社区中非赌场类博彩的感知与态度:一个分析框架的建立\n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n
二、研究进展\n
三、研究设计\n
四、研究介绍\n
五、结论与讨论\n
参考文献\n
\n
基于行动者中心的旅游减贫研究——以漓江杨堤一兴坪段为例\n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n
二、研究进展\n
三、研究设计\n
四、研究介绍\n
五、结论与讨论\n
参考文献\n
\n
国家森林公园发展中的行动者互动过程、特征与治理\n
——以湖南五尖山、天门山和张家界为例\n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n
二、研究进展\n
三、研究设计\n
四、研究介绍\n
五、结论与讨论\n
参考文献
保继刚,汉族,1964年生,云南人,博士,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山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旅游学院院长、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管理与监测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地理学组成员、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中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会长等职。2001年成为 International Academy for the Study of Tourism 会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