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相古地理与页岩气地质调查》基于页岩气地质调查工作的研究与勘探现状和页岩气地质调查新资料,提出以岩相古地理研究和编罔技术为重要基础和关键技术方法,对页岩气进行选区评价,以实现页岩气地质调查工作的任务目标。在对页岩气定义重新理解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分析影响页岩气富集的重要因素,总结认为“沉积环境是决定页岩气富集程度的根本因素”。在深入论述岩相古地理与页岩气富集关系的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出“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可为页岩气地质调查工作之指南”的重要认识。
《岩相古地理与页岩气地质调查》以川南及邻区志留系龙马溪组为例,首先通过详细的岩相古地理研究,确定富有机质泥页岩的空间展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有效叠加矿物组成、有机碳含量、成熟度、厚度等页岩气选区评价参数,进一步确定页岩气的有利勘探区。最终将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技术方法升华为页岩气地质调查工作中的方法论和共识性的认识,以此抛砖引玉,以期对国内正在进行的规模化页岩气地质调查工作及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帮助。
《岩相古地理与页岩气地质调查》是结合国内外页岩气地质调查工作现状及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范例,在作者已有的科研和实践积累基础上编著而成。可供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石油天然气地质和煤田地质工作者参考,同时,对沉积、岩相古地理、地层和油气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第1章 引言
1.1 页岩气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页岩气国外研究现状
1.1.2 页岩气国内研究现状
1.2 岩相古地理学研究现状
1.2.1 国外岩相古地理学的发展历史
1.2.2 国内岩相古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1.2.3 岩相古地地理学在页岩气工业中的应用现状
1.3 本章小结
第2章 页岩气富集影响因素分析
2.1 页岩气的定义
2.2 页岩气地质特征
2.3 页岩气富集影响因素
2.3.1 有机碳含量
2.3.2 有机质类型及成熟度
2.3.3 含气页岩厚度
2.3.4 矿物组分
2.3.5 储层特征
2.3.6 埋深和地层压力
2.3.7 保存条件
2.3.8 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页岩气地质调查
3.1 页岩气地质调查工作的任务
3.2 页岩气地质调查工作的方法
3.2.1 沉积盆地与页岩气
3.2.2 沉积相(环境)与页岩气
3.2.3 岩相古地理与页岩气
3.2.4 具体的方法步骤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例——以川南及邻区志留系龙马溪组为例
4.1 区域地质概况
4.1.1 研究区位置
4.1.2 区域地质背景
4.1.3 地层划分对比
4.1.4 研究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地质背景
4.1.5 研究思路及技术方法
4.2 沉积特征及岩相古地理
4.2.1 岩石学特征
4.2.2 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特征
4.2.3 沉积相对比
4.2.4 龙马溪组下段岩相古地理
4.2.5 本节小结
4.3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4.3.1 有机质类型
4.3.2 黑色岩系的有机质丰度
4.3.3 黑色岩系的有机质成熟度
4.3.4 有机质最高热解峰温异常探讨
4.3.5 本节小结
4.4 岩石矿物组分特征及其对页岩气的影响
4.4.1 矿物组分类型及特征
4.4.2 矿物岩石类型划分
4.4.3 脆性矿物的分布特征
4.4.4 黏土矿物特征
4.4.5 矿物组分对页岩气的影响
4.4.6 本节小结
4.5 储集空间及物性特征
4.5.1 储层物性特征
4.5.2 储集空间类型
4.5.3 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影响因素分析
4.5.4 本节小结
4.6 成岩作用研究
4.6.1 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矿物
4.6.2 成岩序列
4.6.3 成岩作用对页岩气的影响
4.6.4 本节小结
4.7 沉积相对页岩气的影响
4.7.1 岩相与页岩气地质条件的关系
4.7.2 沉积环境与页岩气地质条件的关系
4.7.3 沉积相对页岩气有利区的划分
4.7.4 本节小结
4.8 页岩气选区评价
4.8.1 页岩气选区评价指标
4.8.2 川南及邻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岩系页岩气选区评价
4.8.3 本节小结
4.9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