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中国气候变化科学概论
收藏
评价
中国气候变化科学概论
商品编号:2053260
ISBN:9787502943646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作者: 丁一汇主编
出版日期:2008-01-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P468.2
页数:281
册数:1
大约重量:1000(g)
购买数量:
-
+
库存:100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27 (2.7折)
原价:¥100.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本书是在中国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全球环境变化对策与支撑技术研究”支持下完成的“全球与中国气候变化的检测和预测”课题成果。这些成果揭示了中国20世纪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并根据课题发展和改进的全球和中国的气候模式预测了未来10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同时对气候变化的事实进行了归因研究,为人类活动影响中国气候变化的可能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前言 第1章引论   1.1  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主要结果评述     1.1.1  观测的气候变化     1.1.2  温室气体浓度变化     1.1.3  气候变化的检测与原因识别      前言 第1章引论 1.1 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主要结果评述 1.1.1 观测的气候变化 1.1.2 温室气体浓度变化 1.1.3 气候变化的检测与原因识别 1.1.4 气候模式预估 1.2 中国气候变化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中国气候变化研究历史与现状 1.2.2 中国气候变化检测和预估研究进展 1.3 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1.4 本书阐述的科学问题 1.4.1 科学术语 1.4.2 基本内容 1.4.3 与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研究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2章 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 2.1 碳循环与CO2辐射强迫 2.1.1 引言 2.1.2 世界碳源汇分布 2.1.3 CO2辐射强迫 2.1.4 中国大气CO2浓度 2.2 中国碳排放的历史与现状 2.2.1 中国碳排放的总量 2.2.2 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 2.2.3 中国近百年的累积碳排放量 2.2.4 中国碳排放的主要特征与趋势 2.3 甲烷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 2.3.1 甲烷 2.3.2 氧化亚氮 2.4 中国碳源汇分布 2.5 土地利用与碳通量变化 2.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3章 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 3.1 大气气溶胶的基本特性 3.1.1 气溶胶的物理特性 3.1.2 气溶胶的光学特性 3.1.3 气溶胶的化学特性 3.2 大气气溶胶的源和汇 3.2.1 大气气溶胶的源 3.2.2 大气气溶胶的汇 3.3 气溶胶浓度的时空分布 3.3.1 气溶胶的水平分布和输送 3.3.2 气溶胶的垂直分布 3.3.3 气溶胶浓度的时间变化 3.4 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及其对中国气候的可能影响 3.4.1 气溶胶气候效应的机理 3.4.2 气溶胶对地气系统的能量收支影响 3.4.3 气溶胶对水循环的影响 3.4.4 气溶胶对中国气候的可能影响 3.5 近年来有关气溶胶研究的国际计划 3.5.1 亚洲气溶胶特性实验 3.5.2 大气棕色云 3.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近100年全球和中国地区观测的气候变化 4.1 近100年全球气候变化 4.1.1 近100年全球气温变化 4.1.2 近100年全球降水量变化 4.2 近100年中国气候变化 4.2.1 资料与方法 4.2.2 气温变化 4.2.3 降水变化 4.3 近50年中国气温和降水变化 4.3.1 资料和方法 4.3.2 气温变化 4.3.3 降水变化 4.4 近50年中国其他气候要素变化 4.4.1 资料和方法 4.4.2 日照时数 4.4.3 蒸发量 4.4.4 积雪深度和面积 4.4.5 平均风速 4.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中国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 5.1 引言 5.2 中国气候极端值的变化 5.2.1 温度极端值 5.2.2 降水极端值 5.3 中国极端事件的变化 5.3.1 高温和低温事件 5.3.2 强降水和暴雨频率 5.3.3 干旱 5.3.4 沙尘暴 5.4 历史时期代用资料中反映出来的极端气候事件 5.4.1 极端寒冷事件和高温事件 5.4.2 历史干旱、雨涝事件 5.4.3 沙尘暴 5.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检测和原因分析 6.1 检测和原因分析的基本理论及主要方法 6.1.1 检测和原因分析的主要气候变量指标 6.1.2 检测和原因分析的主要参照物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