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文化的坚守者






这是一群特殊的爱书之人,他们与书为伴,靠卖书维持生活,并将其变成了自己一生坚守的事业。

  A

  一元特价书

  让爱书人买得起书

  一元钱可以买什么?一支笔芯,一个馒头,半个桃子……在物价飞涨的时代,它的价值越来越小。但在中心城区滨河路256号的“一元特价书店”里,你花一元钱,就能捧一本微小说回家,尽情享受文学的馈赠。李春说,书店的宗旨就是:让想看书的人都能买得起书。



2003年,一位名叫胡庆秋的都江堰人创办了这家书店。李春从第二年起,就一直帮忙照看至今。这个10来平方米的铺面本不起眼,却因其超低价和正版出售格外引人注意。李春说,这里的书全是正规出版社没发行完造成积压,直接处理的特价新书。

  1元区、2元区、5元区……泛黄的标签下,一排排崭新的书密密麻麻摆满了整个店面。就连原价50多元的《中国通史》、四大名著也仅售18元,而这已经是店里的最高价位了。“10多年了,从没有涨过价,只希望以低价销售,留住那部分热爱实体书店的读者。”

  令她欣慰的是,这份心意,总有部分人能感受到。“我经常带孩子过来选书,这里很便宜,种类也多。”毛先生习惯性地递给李春18元钱,他的孩子便捧着一本《三国演义》,一脸欢喜地离开了。

  “我以前一看书就打瞌睡,自从来到这里,整天和书呆在一起,和爱书的人交流,渐渐地,我也被感染了。”李春一边拿着鸡毛禅子扫灰尘,一边小心翼翼地将书摆放整齐。除了平时翻阅,她还常常把店内的好书往家里带。“我就放在桌子上,希望儿子、孙子有空的时候翻翻,即便只记住了一句话,那也是好的。”

  55岁的李春穿着简单,发根处的银丝若隐若现。“只要眼睛看得见,耳朵听得见,我就会一直照看这家书店,因为书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爱它。希望更多人像我一样,甚至比我还爱它。”

  B

  旧书市场

  寻找珍贵绝版书籍

  一本好书,几经人手,翻阅间留下的气息弥足珍贵。如果你对旧书情有独钟,闲来无事,逛逛旧书市场,会收获意外的惊喜。

  此刻,易仲文正在中心城区婺嫣街的旧书摊前细细地寻找和翻阅。随着老人的目光望去,书摊上的杂志、小说、书画……样样齐全。“这里的书便宜,又能淘到好书,经常都有意外的收获。”他笑着说。

  这个书摊的老板梅杰和易文莉做旧书出售长达7年,“书店销售的书是为了迎合大多数消费者的共同需求,所以很多绝版的好书只有在这里才买得到。”这是夫妻俩的骄傲。

  如今,夫妻俩的生意越做越大,已走上了规模化的发展之路。除了摆在书摊上的图书,他们还租了一间10多平米的库房,专门放置旧书。“只知道上万册,具体多少我们都数不清了。”在易文莉看来,这全都是因为梅杰对旧书的执着。他与二手书回收站联系密切,善于发现,常常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好书。

  “三元啊,便宜点吧?”“看你也是爱书之人,那就两元卖给你。”性格率真的易文莉将书摊的生意经营得井井有条。“变废为宝是件有意义的事,有人喜欢就好,价钱多少不重要。”

  在二手书回收站的惊喜发现常令梅杰激动不已。与书为伴的同时,再将好书传至他人手中,这份对图书的执着之情,便是夫妻俩简单的快乐。

  C

  民营书店

  数字化阅读下寻求新出路

在电商发展和数字化阅读的双重夹击下,乐山民营书店的发展举步维艰。

  智慧书店、生活时尚书店、新鑫书店……销售量纷纷下降。“暑假来了,生意稍微好点。”在新鑫书店负责人廖裕民看来,网络的发展丰富了读者的购书渠道,这对图书市场的冲击是必然的。“这种趋势无法改变,只有坦然接受。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更新书目,尽量为读者提供最新、丰富的书籍。”

  “很多人不把阅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只为眼前需求而买书。”这是廖裕民在书店工作10多年来最大的感慨。

  市民毛兰芳却另有一番思考:“现在的人工作压力很大,平时连工作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看书。”

  有阅读习惯的人太少,而工作节奏的改变又造成人们没有闲暇去读书。在网络、手机、平板电脑等阅读方式的巨大冲击下,市民的纸质书阅读量明显下降,图书市场受到“牵连”是必然的。

  新书的价格较为昂贵,往往让读者望而却步,转而购买内容相同但价格低廉的旧书或特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也是旧书市场和特价书店能够存在的重要原因。不管选择怎样的方式阅读,书籍的力量依旧是强大的。在全民阅读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阅读习惯:繁忙的工作之余,阅读可否成为一种愉悦身心的方式?如果只为需求而购书,你是否会错过许多趣味盎然的瞬间?